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陕西神木学“千万工程”经验兴和美乡村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2/13 9:50:22

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通讯员  白焕霞

  去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农业农村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稳粮保供底线,深化农村改革成效,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努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整治村容村貌,补齐环境短板,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按照“一镇一标准、一村一方案”原则,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改造民居、发展庭院经济、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神木市贺家川镇彩林村,道路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太阳能路灯、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我们村是和美乡村示范村,去年,村内对人居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仅上王家坪组就改造了80多户村民房屋、院落、围墙集中改造,推动人居环境面貌提档升级。”贺家川镇彩林村上王家坪组小组长王鱼鱼介绍。去年,彩林村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突破口,以党建为引领,以“人居环境美、特色村庄美、生态环境美、产业前景美”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村民对民居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利军介绍,去年,神木市农业农村局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一号工程”,列入 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提出“一河两川三线四区”的建设框架,将326个行政村分为4类。通过坚持“五条原则”抓布局,聚焦“五好目标”抓推进,坚持“五一举措”强保障,奋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鸟语花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和美示范村庄。“去年,全市建成和美乡村66个,组织申报省级示范村7个,榆林市级重点村9个,投入各类资金约11.43亿元,其中撬动农户自筹2.91亿元。计划到2027年建成示范村170个。”张利军说。

  冬日冷风萧瑟,寒气逼人,神木市马镇镇盘塘村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草莓种植大棚里,种植户白兴瑞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草莓、打理果苗。他向记者介绍:“棚里水果不耐冻,就要在棚上覆盖棉被,好让棚里温度保持稳定。”

  “要想让村子走上致富路,关键看产业带动。经过多年的摸索,我村决定走大棚种植的产业发展之路。”马镇镇盘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勇胜告诉记者,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盘塘村通过政府投资,建成温室大棚148座,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大棚一部分租给村民种植,一部分对外出租,一年能给村集体带来近15万元的收入,让村集体发展有了更大动力,也让群众有了奔头。”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去年,神木市农业农村局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持续在发展大棚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全力振兴乡村产业的基础上,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按照“稳猪、增羊、扩牛”思路,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坚持农田建管用并举,增强装备支撑能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彰显农业强村的富民底色,绘就现代农业的和美蓝图。

  “去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8.38万亩,总产量28.6万吨;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达到23万头、10万头、180万只、108万羽,肉类总产量达到了3.4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2.15万亩,实施旱作节水农业3.57万亩;补贴各类农机1586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5%;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落实榆林市‘千村光伏’行动,32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张利军说。如今神木的乡村,正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环境美”向“内涵美”转变,乡村成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也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逐渐变为现实。

  张利军表示:“今年,我们将以党的建设作为引领‘三农’工作的强劲动力,把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头等大事,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通过‘村企结对’持续培植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农田建设和旱作节水技术推广进一步夯实生产基础,通过品牌建设持续提升神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3日02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