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忠超
推进林下经济提产增效,优化调整林下经济结构,重点推广道地药材和区域特色药材、林下食用菌产业,积极培育立体复合经营新业态……去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出台了《打造广西万亿林业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推进林下经济“种植(养殖)基地+龙头企业+产品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国家、广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及林下经济特色县域等要求。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产值达1400亿元。如今,在各方助力下,林下经济已成为桂林市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桂林市林下经济发展产值近几年稳居广西各地市第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桂林市林下经济完成产值160亿元,发展面积958万亩,林下经济产业从业人数73万人,惠及林农123万人。其中,林下种植发展面积409万亩,实现产值约59亿元;林下养殖发展面积127万亩,产值约30亿元。桂林市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分布区域为灵川、兴安、资源、平乐、全州、龙胜、恭城等县(区),林下种植品种主要包括灵芝、金毛狗脊、玉竹、黄精、甜茶、野生茶、五指毛桃、土茯苓、白及等。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实践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的指导。近年来,桂林市建设了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林下经济产学研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桂林聚晖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发展以黄精、玉竹等“药食同源”或“药食两用”特色中药材的生态种植、技术培训、科普展示、膳食体验、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生态养生药膳谷”。“随着大众健康理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药食同源产品正在丰富消费者的餐桌。”公司总经理唐敬淞介绍,公司采用“企业+科研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产品销售,全方位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公司以中药材开发和利用为主导产业,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拓展了科普教育、旅游康养等新业态,实现多元融合发展。目前,公司带动2500多户周边农户种植中黄精、玉竹、白及等药材1.26万亩,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桂林灌阳桂灌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则创新研发了高海拔林下系列灵芝栽培技术,在灌阳县灌阳镇翻身村等高海拔山区租用林地2000余亩,用于开发种植仿野生栽培灵芝,目前已建立无公害高山生态仿野生灵芝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1500亩。此外,公司引进精良的机械生产设备及方法提高生产能力,以竹子、竹屑、边角木料、玉米芯、棉籽壳、野草等原料为培养基,进行仿野生灵芝栽培,在当地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公司研发的高海拔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经海南大学检测,已达到自然野生灵芝质量水平,产业链逐步形成。
此外,该公司采用“公司+科研院所+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结合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桂林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定期对灵芝栽培进行技术指导,先后在灌阳与农户建立可靠、稳定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农户100余户,在全县及桂林海洋山周边县的山区发展种植高山生态灵芝6000多亩,年产量达120吨以上。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与订单农业方式,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以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有力促进了灌阳县高山生态灵芝种植迈向规模化、技术化、产业化。去年,公司生产高山生态灵芝28吨,产值达1187万元。公司负责人唐伟说:“公司计划3年内扩大种植高生态灵芝2000亩以上,并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菌棒制作基地,通过高山林下仿野生栽培灵芝种植示范延伸林下灵芝深加工产业链,转变农林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种植业持续发展。该示范基地将提供100人就业岗位,每人每年收入3万元左右,可以带动农户800户,收入预估突破5000万元。在发展壮大广西林下生态灵芝产业带、打造广西灵芝产业品牌的同时,着力打造‘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林下灵芝农林示范区,免费为农户提供高山仿野生灵芝栽培技术培训,并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技术指导。”
“我们公司主要产品有天冬养生包,天冬养生茶等。”桂林华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建华介绍,公司成立于2019年8月,坐落于广西全州县东山瑶族乡黄龙村,是一家集中药育苗、种植、采收、加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农林企业。闫建华表示,公司按照“公司+科研院所+医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桂林农业科学院定期进行天冬栽培技术指导交流,与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可靠、稳定的联结机制。去年,公司生产高山绿色中药材1200多吨,销售收入1650万元,实现净利润137万元。
《中国食品报》(2024年10月24日02版)
(责编:周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