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抓机遇 强筋骨 作贡献 甘肃谱写富民兴陇新篇章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6/14 9:04:45

本报记者  罗  晨

  6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介绍“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有关情况时表示,近年来,甘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立足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三个不平衡”的省情特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奋力谱写富民兴陇的精彩篇章。

做好“五量”文章

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

  任振鹤表示,近年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甘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红利,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蓄动能、增后劲。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大行动,重点做了盘活存量、引出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五量”文章。

  在盘活存量上,甘肃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一批“老字号”正在成长为根基稳固、枝繁叶茂的“产业树”。产业活了、链条长了、企业数量也多了,“十四五”以来,甘肃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9家。

  在引入增量上,甘肃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与央企连续3年集中签约,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投产。2023年全省招商引资签约金额突破了万亿元大关。

  在提高质量上,甘肃集聚起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兰州生物所等优质科创资源,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在增强能量上,甘肃86个县市区联合形成86台“发动机”,分为城市服务型、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5种类型,因地制宜引导分类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富县、文旅名县和生态大县,近3年新增了16个百亿县域,累计达到36个。

  在做大总量上,甘肃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抓产业、大抓项目,一年一进步,三年迈大步。2023年经济总量达到1.18万亿元,是2012年的2.2倍。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九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抓机遇。深入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国家战略,找准定位、放大优势,更好地把国家政策转化为发展实效。二是强筋骨。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让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三是作贡献。把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结合起来,在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更好地体现甘肃担当、展现甘肃作为、贡献甘肃力量。”任振鹤说。

用好“两种力”绘好“两张图”

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成果

  甘肃曾经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任振鹤介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甘肃“苦尽甘来”。

  “近年来,我们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任务,一手抓成果巩固拓展,一手抓乡村全面振兴,把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加快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全省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9385元增加到2023年的12107元,年均增长8.9%。”任振鹤说,“下一步,我们将在两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在巩固拓展成果上,重点用好“两种力”。一个是激发内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鼓励引导脱贫群众通过就业、产业、创业增加收入,切实增强脱贫地区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完善“甘肃一键报贫”机制,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易返贫致贫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另一个是用好外力。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在天津、山东两省市和37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加强产业帮扶、劳务协作、项目共建和人才交流,共同谱写新时代东西部协作发展的“山海情”。

  在乡村全面振兴上,突出绘好“两张图”。一个是和美乡村建设图。就是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以“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为主要内容的和美乡村创建,每年分区分类认定省级和美乡村100个左右,让平原农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湿地水乡更具诗情画意、高原藏区更具民族风情、传统村落更具文化底蕴,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陇原“富春山居图”。一个是特色产业发展图。“厚道甘肃、地道甘味”已经连续3年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排行榜榜首:戈壁滩上种蔬菜,张掖和兰州位列我国十大蔬菜基地,甘肃高原夏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二是玉米种子“半边天”。甘肃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出产的每两粒玉米种子中就有一粒产自甘肃。三是道地药材地道,甘肃被称为“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目前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为了让这些好资源卖上好价钱、致富一方百姓,甘肃将全面加强农业强省建设,深度做好“土特产”的文章,在每个县培育壮大1—2个主导产业,打好特色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让“甘味”农产品畅销国内、走向世界。

加快构建多向并进开放新格局

“甘味”农产品出口不断实现“零的突破”

  甘肃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战略通道和商埠重地,任振鹤介绍,近年来,甘肃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目前,累计开通运营国际货运班列线路21条,已覆盖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肃的“钢铁驼队”满载货物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频繁往来,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值占到外贸总值的70%以上。这几年,甘肃的农产品出口每年都有“零的突破”,像高原夏菜、兰州百合、静宁苹果、平凉红牛、定西宽粉、陇南橄榄油等特色“甘味”农产品,不仅走进了国内“大市场”,还漂洋过海端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引领,重点从三个方面聚焦发力:在强通道方面,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大力推进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放大国际陆港、空港枢纽功能,积极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在扩外贸方面,深入开展外贸市场建设培育、外贸新业态提升、外贸基地建设和外贸产品扩量攻坚四大行动,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市场,扩大特色优势产品出口,持续做大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促进国际货运班列提质增效。在促合作方面,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创新、数字发展、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和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快敦煌学研究高地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建设,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拓展人文交流和友好往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最大机遇’,让甘肃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甘肃。”任振鹤说。

 

《中国食品报》(2024年06月14日02版)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