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农林下脚料“长出”健康食品 食用菌产业奔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4/15 11:17:22

本报记者  高娇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食用菌作为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利万物而不争,“小菌菇撑起大产业”成为各方共识,而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更是为开发森林食品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为更好推动林下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4月9—11日,中国食用菌协会(河南·民权)林下食用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十二届羊肚菌产业工作专题会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齐扎拉在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落实大食物观,积极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意义重大,要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加快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此次会议以“发展林下食用菌经济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为主题,由中国食用菌协会主办,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四川省食用菌协会、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协办。各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全国食用菌产业知名专家、行业企业代表、全国食用菌主产区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会议。

林下食用菌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近年来,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生产原料和菌种资源,我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小小食用菌撑起了林下大产业。齐扎拉表示,挖掘森林粮库潜力,提高森林食物供给能力,是“国之大者”。食用菌产业是我国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的典范,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大。

  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北京食用菌协会会长刘宇指出,目前,我国在林下食用菌优良品种选育、林下食用菌基地打造、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研发集成、设施食用菌高效安全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与会代表参观民权县羊肚菌万亩林地种植基地

  “民权县林下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2万亩、葡萄种植面积2万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的发展,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重要支持,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提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民权县委书记王静娴表示,目前,民权县食用菌种植面积1万多亩,探索出了葡萄赤松茸间作、林下羊肚菌、赤松茸种植等新模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平菇、香菇、林下羊肚菌等生产基地,产业规模大、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黄保表示,民权县是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河南是食用菌大省,近年来食用菌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规模化种植的食用菌品种多达十几个,2022年产量达580万吨,产值410多亿元,产量、产值和出口额均居全国第一,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驱动器、新引擎。

  “食用菌是生态循环农业,能将农林下脚料‘变成’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食品’。”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孙达锋就林下食用菌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以市场导向为指导,以珍稀特色品种为发力点,发展差异化种植,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保障种源质量,选择种性明确、推广应用效果好、适宜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三是因地制宜强配套,良种良法促高效,构建良种良繁良法“育繁推一体化”技术。四是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将食用菌从原料变成商品,尤其是加快精深加工产品开发步伐,如方便休闲食品、调味品、饮料、功能保健产品等。五是产业融合新业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打好“农文旅”品牌,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

解决关键科技问题实现羊肚菌稳产高产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珍稀食用菌产业近几年进入蓬勃发展期。其中,羊肚菌作为其中典型代表,受到政府、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广泛关注。与会专家认为,羊肚菌产业绿色生态、经济效益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数据显示,羊肚菌种植增长迅速,种植区域从四川、云南拓展至全国20多个省,种植面积从2013年不足1000亩增至2023年约40万亩。

  羊肚菌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虽然羊肚菌的人工栽培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12年四川农业学科院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分段培养,外源转化”的模式,才实现了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的突破。但因“年龄”较小、体质“娇弱”,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对羊肚菌自身生长特性的认识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不足、工艺技术的完善与稳定性有待提高、从业人员存在盲动性、产品加工技术短缺、缺乏品牌效应等。

  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副所长、四川省食用菌协会会长甘炳成建议,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建设园区、加快产业标准制定、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进品牌建设宣传等举措着手,打破羊肚菌产业发展桎梏。

  2023年河南省羊肚菌种植规模达到4.5万亩,预计2024年突破7万亩,亩产量已经突破2000斤。河南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康源春指出,根据河南省多年发展羊肚菌产业的经验来看,应注意选育适合当地资源特点的优良品种,做好优质菌种的繁育。尽快理清羊肚菌生长发育机理,形成与完善高产工艺技术体系,形成多种适合不同地域的生产方式和配套工艺技术体系。

  “目前国内通过省级审定、认定的羊肚菌品种共23个,其中四川省有15个。”中国食用菌协会羊肚菌产业分会副会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长唐杰表示,优良品种和技术保障是羊肚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微生物生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谭昊看来,羊肚菌“南菇北移”的趋势将持续,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迁移,而是通过总结经验、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适合北方栽培的管理措施。

  谭昊介绍,目前,羊肚菌产量水平极不稳定,从绝收至亩产超过2000斤均有出现,加权变异系数(加权标准差/加权平均值)高达0.89。“羊肚菌栽培产业最重要目标是在稳产的基础上实现高产,而这需要解决羊肚菌栽培稳产高产的关键科技问题。”谭昊表示,经过实验,发现羊肚菌完成生活史不依赖土壤有机质,极端情况下,将石英砂基质中的有机质含量降到零,仍足以供羊肚菌出菇,这也意味着沙漠等低有机质土壤有可能适合羊肚菌栽培。

新质生产力引领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将极大改变农业的面貌。”齐扎拉表示,新质生产力将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大幅提高。随着智能作物监控、无人机耕作、智能牲畜监测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将使食用菌产业生产走向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极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新质生产力能以科技创新之力拓展产业边界,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引领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雄对此表示认同,“在食用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创新颠覆性成果,这就是新式生产力。而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运用到食用菌产业中,推动产业升级,也是新质生产力发挥作用的体现。”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也成为继粮食、油料、水果、蔬菜之后的第五大种植产业,在促进地方经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雄表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将继续整合资源、积聚力量,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技术指导、培训服务方面给予支持,以科技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和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助力乡村振兴。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科教社团部二级巡视员、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伟表示,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解决新型生产关系问题,中国食用菌协会将联合食用菌主产区政府、农科院、协会,集合政府、专家、协会力量,共同把食用菌产业搞得更好、产业链拉得更长、组织体系建得更强大。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15日02版)

  (责编:王金臣)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