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岩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1月中旬以来,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记者发现,“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地方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话题;陆续公布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各地政府绘制2024年地方产业发展路线图的关键词。
各地加快科技创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一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介绍,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指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与高素质劳动者、现代金融、数据信息等要素紧密结合而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人类改造自然手段和方式的明显进步,是先进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质量效率更高、可持续性更强的发展模式加速形成的过程,代表着生产力水平质的跃迁,具有丰富内涵和显著特征。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李政认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不是一般性的科技创新,而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这些重大科技创新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进而为经济社会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变革。
地区生产总值继2021年突破12万亿元后,广东仅用两年时间,迈上13万亿元台阶。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发展实体经济、制造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联,就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表述。
上海明确了产业路线图,提出加快建设“(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落实新一轮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浙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制造业集群式、高端化发展。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加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前瞻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江苏表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等多个具体任务。
站在6万亿的新起点,四川明确了2024年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科技创新”占两条。在创新能力方面要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四川要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产业建设方面,提出前瞻布局和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展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山东提出,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数据显示,去年,山东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7.3%,高出全国17.4个百分点,可以说山东经济的强劲脉动离不开加快形成的新质生产力。
黑龙江经过3个多月的调研摸底,制定了《黑龙江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对今年提出的24个重点发展产业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例如,在“高端装备制造”这个大产业下,又划分为“工业母机”“海工装备”等5个细分产业,以使工作更加聚焦、有针对性。
江苏明确,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同时,优化“苏科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 激活新质生产力
在实践讨论中加深理解,在创新发展中丰富内涵,“新质生产力”正指导各地更加自觉地细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措施。
——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相关的内容,多次出现在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重庆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出台推进高品质生活城市建设政策措施,提质发展餐饮、物业、健康、家政等社区便民服务,以“数字+”“智能+”赋能教育、医疗、文娱、商贸等业态升级,塑造“重庆服务”品牌。
吉林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元宇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落实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未来实验室,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企业,抢占产业前沿制高点。
——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激活新质生产力
多地加快部署以高质量“智改数转”,加快数实深度融合,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比如,宁夏提出2024年实施产业数字化质效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数字+”“数字×”产业,推动新增上云企业1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提升到55%。
海南充分发挥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和绿色生态“三度一色”优势,聚焦种业、深海、航天、绿色低碳、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强政策引导,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
河北实施2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全面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工程,加快石家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抓好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让数字经济新动能加速释放。
——加快发展新型基础设施,释放新质生产力
辽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推进20个以上5G工厂、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累计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500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百个。支持沈阳、大连深入开展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沈阳北方算谷、大连数谷,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湖南放大基础设施投资,不断优化和夯实铁路网、公路网、水路网、电力网、算力网,重点抓好渝长厦和呼南高铁湖南段工程、G4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项目、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宁夏至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湖南段)、新型电力系统工程、全省多式联运系统能力提升工程、高标准农田、水利枢纽项目、长株潭物流枢纽、“四算”新型基础设施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以“东数西算”为代表,前沿技术产业链在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对链上各环节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202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东数西算”工程国家枢纽节点,构建算力、存力、运力一体化算网融合发展体系。
《中国食品报》(2024年02月28日01版)
(责编:周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