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监管> 浏览文章
浙江湖州和孚镇:完善食安治理 解锁共富“密码”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7/8 17:28:58

本报记者  张恒金  通讯员  薛瑾怡  沈  洁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更以“鱼”孕育出陈家菜等省级非遗美食。随着“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开馆、“一元茶馆”等火爆出圈,去年,和孚镇荻港村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如今,和孚镇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契机,探索出一条“以食安保品质、以品质促品牌、以品牌带共富”的食安共富幸福新路径。

  聚焦鱼桑生态资源,和孚镇建立特种水产育苗基地,实施鱼桑产业提质行动,研究“桑基塘鱼”生态养殖标准,完成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研发桑陌系列产品如桑叶茶、桑果酒、桑果糕等深加工产品12类,自推出以来,已在国际舞台上展出18次。围绕陈家菜的规范提升,和孚镇将桑基鱼塘生态体系建设与食材供应链建设结合,构建陈家菜食安可追溯体系,企业建立内控机制,引导陈家菜由中央厨房过渡至企业量产模式,生产车间面积扩大50倍,增设检验、研发等功能区,引入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形成“从鱼塘到餐桌”全链条闭环管理。

  和孚镇还积极实施乡村美食提升行动,实现示范街区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全覆盖,游客消费投诉率大幅下降。今年,和孚镇延长食安示范街区路段,结合“最美家风 有礼商户”,对里巷埭、外巷埭至桑基鱼塘观光塔路段的食品餐饮经营单位进行培训,通过食品安全、文化特色和服务体验等评价体系,新提升20余家食品餐饮示范单位。延伸鱼桑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农旅结合“吃在农家”的食安放心消费模式。

  据悉,和孚镇建立镇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直抓的食安责任机制,打造“属地负责、部门履职、行业担责、企业守责”全链条治理机制,构建乡镇专班、村级网格、景区主体三级联动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形成立体化监管网络。目前,该镇已经建立并完善了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配备了食安村干部25名,食安网格员45名,成立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专业队伍。

  围绕餐饮配套、休闲娱乐、非遗文创、主题民宿等新业态,和孚镇积极做好食安增值服务,组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消防、环保等跨部门服务专班,一对一向商户提供“增值服务包”,通过对新业态开展证前合规经营指引、为老店定制食安升级方案等多举措筑牢防线。强化节日监管链条,建立“节前+节中+节后”全过程模式监管。

  此外,和孚镇积极营造“人大+义工”社会共治新局面,对于老百姓的建议,人大继续依托代表进基层工作机制,通过分类交办、推进督办、系统答办,实现“问题清单”和“履职清单”变为“幸福账单”,为“小网格”盘活治理“大棋局”贡献人大智慧。义工队伍则积极做好市场监管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市场环境卫生督查、消费维权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

  为推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和孚镇以党建引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引擎”——扎实推进“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品”,多举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党建助力农业产业链,将农业种养殖一产、食品生产二产、餐饮服务三产培育、企业发展同群众就业、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起来,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同时,和孚镇积极培育新业态,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30余家,带动就业200余人,开展旅游服务、非遗技艺等培训20余场次,培育“鱼桑研学人家”200户,接待研学团队2万人次;加强旅游产品开发,订单收购村民滞销农产品,每年带动1500多户农户依靠农产品销售增收6000元左右。

  为守护群众“舌尖安全”,和孚镇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打造阳光厨房、阳光作坊、阳光工厂等风险可防的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数字化可追溯监管模式的建立,指导水产品、蔬菜等农产品重点主体应上尽上“浙食链”,深化“百姓点检”惠民,大力整治进货查验义务履行不到位、农兽药残留超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风险隐患闭环管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08日03版)

  ( 责编:袁国凤)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