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访谈> 浏览文章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以崭新姿态继续前进 ——纪念粮农组织成立75周年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10/19 11:26:5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  屈冬玉

  在世界满目疮痍之时,联合国粮农事务专门机构应运而生。四分之三个世纪之后,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再一次凸显出世界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去年当我就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总干事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毕竟,粮农组织的成立可是比联合国还要早,尽管只是早了几天。而来自中国农民家庭的我,如今要领导一个如此广受尊敬的国际机构,怎能不感到敬畏满怀。

  然而,在我上任不久,世界便出乎预料地遭遇了自二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疫情不仅夺取生命,摧毁健康,更威胁着世界亿万民众的生计。粮食安全,这一很多富裕国家的国民如此陌生的字眼,突然就占据了全球新闻报道的头条,也摆上了众多高级别会议的议事日程。

  回望1945年,也就是粮农组织成立的那一年,二战遇难者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死于营养不良及相关疾病。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饥荒夺走无数生命。深重灾难之下,各国众志成城,于1945年10月16日创立了粮农组织。在这个新生组织中,创始国播种下了全世界的期望:重振并推动世界农业生产,彻底消灭饥饿。

  当前这场危机也许给人的直观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但是数字却和当年一样触目惊心。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前,食物不足的人口也已接近7亿。疫情导致的经济困难则有可能在这一数字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约1.3亿人。疫情初期,货架被扫空、农场找不到工人采摘果实、市集一片萧条,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对于这些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劳动者,一直以来我们都太习以为常,从未加以重视。当务之急是要让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安全、长期并且有尊严地获取食物,今时一如战后,我们义不容辞。

  但今时毕竟不是战后,当下形势与1945年大有不同。当年危机关乎产量,因此粮农组织最初几年的工作主要集中于扩大农业产出、提升产量、支持机械化和灌溉计划。后续的几十年里,粮农组织的愿景目标不断扩充丰富,纳入了环境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关切,由此对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直到2010年代中期,全世界减少饥饿方面的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步。而此后,饥饿问题重又抬头。这可以归咎,至少部分归咎于冲突和极端天气的影响。

  今时今日,我们要系统开展智能行动:不仅要让民众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让粮食不会因为供应链失效而白白烂在地里;让数字工具和人工智能大显身手,预测采收时节是否会遭遇灾害,自动触发作物保险并减缓气候风险;让生物多样性不再遭受侵蚀;让城市变身为明日的农场;让政府制定政策,普及健康膳食;让诸如我所领导的机构转型为集智库与行动于一身的组织,携手学术界和私营部门,释放创新的力量。

  成立75周年的粮农组织绝无意退隐而归。我们也不会陷入空想。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再次重温初衷使命,一如1945年成立之初那样,我们仍然肩负世界重托。剧变催新生。疫情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粮食安全和营养膳食关乎天下苍生。

  今天的粮农组织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的使命由此焕发勃勃生机——实行了结构重组,更为扁平的领导架构和模块化的组织形式意味着更快的危机响应速度;推出了综合全面的冠状病毒病应对和恢复计划,主动且可持续地应对疫情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减缓当下压力,同时也加强了粮食体系和生计的长期抵御力;实施了“手拉手”行动计划,通过结对帮扶让饱受贫困和饥饿之苦的国家能够加快农业转型,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其背后是一个开源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作为公共产品汇总了海量的粮食安全数据;设立了首席科学家职位,以期激发知识创造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联结科学伙伴。焕然一新的粮农组织更包容、更高效、更具活力,将全力以赴实现“四个更好”:更好的生产、更好的营养、更好的环境、更好的生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一起携手努力,未来必将如我们所愿。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我们人人都贡献出一份力量,彻底消灭饥饿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食品报》(2020年10月19日 01版)

(责编:罗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