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新质领航 建强轻工”为主题,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2025年轻工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大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大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甘小斌、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调研员宋波出席并致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何烨出席并作工作报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玉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技术创新处调研员王建豪出席大会。大会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郭永新主持。

张崇和(前右二)、甘小斌(左二)参观轻工业“十四五”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甘小斌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将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核心使命,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创新载体、激发企业活力,有力推动轻工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轻工行业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持续优化、企业创新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不断加深,轻工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甘小斌还对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3点建议:一是夯实融合基础,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二是抓牢融合关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三是畅通融合途径,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何烨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十四五”期间轻工业科技与绿色发展成效,提出轻工业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绿色发展正在成为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并对“十五五”时期轻工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发展、绿色转型迈上新征程进行展望、提出要求。
大会指出,轻工业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十四五”期间,全行业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了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截至今年10月,我国规模以上轻工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0.87万家增长至14万家,年均增速6.4%,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22%。全行业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比重连续5年保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轻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万亿元、利润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1%和3.9%,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轻工业依靠持续创新和强大韧性,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大会指出,回顾“十四五”时期,轻工业创新有力、绿色更浓。“十四五”以来,中国轻工联组织行业协学会、企业和高校院所,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构筑新质创新体系、引领行业高质发展”,成效显著:一是新质创新体系构筑,引领行业新质发展;二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带动产业跃迁升级;三是创新成果惠及民生,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四是绿色制造成果丰硕,擦亮高质发展底色;五是绿色产品供给丰富,带动绿色消费生活。
大会强调,科技创新已成为驱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绿色发展已成为轻工业转型的重要路径。迈向“十五五”,轻工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要优化创新体系,建强新质发展的核心力量。迈向“十五五”,中国轻工联将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为新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平台向产业创新着力,力争在已建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再创建2—3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产业创新的领军力量。行业创新体系向协同创新发力,力争到2030年,建成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00家,形成产业协同创新的领军力量。创新中试平台向创新转化用力,针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中试研发,力争到2030年,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50家,形成创新转化的重要桥梁。企业创新力量向自主创新奋力,每年培育轻工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力争到2030年,轻工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500家,单项冠军企业达180家,形成轻工业新质发展的中流砥柱。
二是要应用前沿技术,赢得新质发展的先机高地。迈向“十五五”,中国轻工联将加快布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新能源技术,抢占新质发展技术高地。实施“生物+”工程,建设5—10家轻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发工业酶制剂精准挖掘技术,创建工业酶制剂生产菌株酶库;突破代谢调控的细胞工厂技术,力争实现生产菌株自主化、核心原料国产化;建设一批“生物+应用领域”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皮革、造纸、食品、塑料、化妆品等领域,推广生物制造,开发生物基材料和酶制剂,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实施“AI+”工程,培育轻工业数字化转型“领航者”,推动AI赋能技术研发,在塑料、食品、皮革、化妆品等领域,创制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在家电、食品等行业,建设垂直领域大模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科技根基。实施“新能源+”工程,组织电池行业链主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开发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创新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电池体系;组织轻工业氢燃料电池与储氢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开发氢能在电池、储能、燃气器具等领域的应用,将新能源技术向消费端推进。
三是要深化产业创新,筑牢新质发展的产业根基。迈向“十五五”,中国轻工联将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新质发展行稳致远。补短板,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高水平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每年评选200项轻工业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组织200项以上科技成果鉴定,推广50项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为轻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提供技术支撑。固底板,推动产业安全自主化。发布《“十五五”轻工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目录》,依托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在造纸、塑料、电池、表面活性剂、食品等行业,突破一批国外“卡脖子”技术,提高关键材料自给率;组织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开发造纸、食品、塑料等行业的高端装备,实现关键装备国产化、核心装备智能化。锻长板,推动产业升级高端化。落实《轻工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发布优秀应用场景,以数字技术推进轻工产业现代化,力争到2027年,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以上;到2030年,形成“智改数转网联”数字生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要全面绿色制造,锻造新质发展的绿色优势。迈向“十五五”,中国轻工联将全面推进绿色制造,推广绿色设计,构筑绿色竞争新优势。加快节能降碳固本,开展“能效提升”行动,发布《轻工行业节能降碳技术目录》,在食品、造纸等行业广泛推广工业热泵技术,以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清洁能源”行动,推进日用玻璃等行业用能电气化,加大食品等行业生物质能使用,推广造纸行业热电联产,到2030年,热电联产占比超90%,轻工业整体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加快减污降碳协同,修订《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加大皮革、食品、塑料等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力争到2030年,塑料行业重点领域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大资源节约降碳,推动全生命周期资源利用,进一步提升食品、皮革等行业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水平;在部分塑料制品、日用化学品推广生物质材料替代,以低碳材料推动源头降碳。强化绿色制造引领,编制30余个行业绿色工厂建设指南,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力争到2030年,轻工行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再增加500家,达到1800家,轻工行业绿色制造标杆企业达到100家,重点领域逐步建成零碳工厂,引领行业低碳转型。
五是要强化全链减碳,创造新质发展的绿色价值。迈向“十五五”,中国轻工联将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低碳发展的绿色价值提升。供给低碳产品,激发绿色消费。加大节能家电、智能照明产品、环保家具等供给,加快环保冷媒空调、轻量化玻璃瓶罐的应用,力争到2030年,轻量化玻璃瓶罐产量占比由目前的30%增加到50%,2级能效及以上大宗家电基本全覆盖。发展绿色产业链,架构绿色价值链。全面推广绿色供应链建设,每年建成8—10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在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家电、电池等行业,加快建设全产业链减碳生态圈,力争到2030年,轻工行业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达到200家,绿色价值链与产业链实现深度融合。开展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纸、废塑料、废(旧)玻璃、皮革固体废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突破废塑料化学回收关键技术,力争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率超过20%;在家电等行业建设再循环互联工厂,构建废旧家电高质量循环生态,以循环经济构筑轻工业“绿色蓝海”。
六是要面向人民需求,在新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迈向“十五五”,中国轻工联始终坚持服务于人民,建设“人民轻工”的初心使命。服务人民品质生活,创新升级消费品。加快家电、家具、厨卫、照明等产品集成创新,发展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加快玩具、休闲产品融合创新,开发国潮文创新品,研发陪伴、情感联结等功能产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每年发布“升级与创新消费品”100余个,满足消费者的品质生活需求。服务人民健康生活,丰富健康营养产品供给。开发低糖饮料,增加天然食品添加剂品种,提升食品在线检测技术,完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保障健康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激发银发经济活力,开发多元老年用品。开展老年用品产品创新行动,培育老年用品创新平台,研发家庭陪护机器人、智能适老热水器等智慧助老产品,发展适老化家具等日用产品,开发老年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满足老年群体特殊化需求;开展老年用品推广活动,推广工信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组织开展智能化适老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全方位提升“银龄”群体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大会号召,“十五五”新征程即将开启,轻工强国建设将开启新的篇章,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努力开创轻工业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新局面,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宋波在致辞中表示,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意义重大。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战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从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建议轻工行业要做好节能减排、降本降耗的减法,做好表质增效的加法,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一是要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二是要实施绿色工厂提质扩面计划,三是要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供给。下一步,要积极推动轻工行业落实《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建立涵盖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等多维度的绿色标准体系,强化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持续提升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大会还发布了轻工业“十四五”先进科技创新成果,第四批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名单,第一、二批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第二批轻工业重点实验室复评结果,“十四五”轻工业绿色发展成效报告,2025年度轻工业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名单和2025年度轻工业节能低碳先进技术目录。
会上,江苏大学副校长邹小波、伊利集团环保副总监董晓玲、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枣庄市能源局局长刘忠波分别带来了题为《科创平台铸新质,数智赋能促升级》《数字化驱动乳业全产业链低碳转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产业价值的贡献者 携手共建产业新生态》《聚“能”提质 向“新”突破 奋力建设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的主题报告。
中国轻工联兼职副会长杨晓京、王占杰、张金泽、刘荣富,中国轻工联执行秘书长郭强、于学军,轻工各行业协会代表,轻工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单位代表,获得“十四五”轻工业先进科技成果、绿色制造标杆企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单位代表,以及致力于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高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代表、地方政府代表共4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会后,代表们参观了南京乐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乐惠芬纳赫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轻工)
《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14日01版)
( 责编:罗 晨)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