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5年努力,‘十四五’主要预期目标均能如期完成,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天津市位居全国第5,‘三农’发展呈现出农业质效双增、农村宜居和美、农民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主任金汇江如是说。
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坚实。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82%,较“十三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二十二连丰”,总产量多次突破历史高位,预计较“十三五”末增长10亿斤以上;设施蔬菜产量占全市蔬菜总产量比重增至55%,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90%以上,肉、蛋、菜、奶、鱼等“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乡村产业活力持续迸发。认真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创建生猪等4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滨海新区等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宁河区岳龙镇等7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载体累计达到22个,带动形成奶业、生猪、小站稻、蔬菜、水产5条百亿级全产业链和水果萝卜、鲜食玉米等17条亿级产业链。“津农精品”品牌农产品销售额连续3年突破100亿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力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出的小站稻、花椰菜、鲤鲫鱼等一批全国领先优良品种,获批建设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担国家蔬菜、肉羊等一批自主攻关任务,津产种子推广至全国27个省市,花椰菜杂交品种打破依赖进口局面并出口到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5%,建成天津智能农业研究院、农业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科技园,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75%。
城乡融合发展日益深化。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市、区、镇、村四级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天津农交所年交易额突破160亿元,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完成800个经济薄弱村扶持发展工作,年内将累计创成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715元,位居全国第4。
金汇江表示,面向新征程,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锚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应用前沿高地“两区一高地”,继续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高品质生活、农村高效能治理的大城市“三农”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贡献“三农”力量,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展现天津作为。

(王彦生 赵子懿)
《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25日01版)
( 责编:高娇娣)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