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出海被各行业企业视为扩大市场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策略。调味品行业也不例外,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调味品出口额占总体营收的比例不足5%,国际地位相比中餐存在较大差距,我国调味品的国际化拓展存在较大空间。对调味品企业而言,出海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但也伴随着成本上升、法规标准存在差异等挑战。目前,企业正在通过产品创新、品牌输出等方式,推动出海从单一产品输出迈入全链条布局、多维度竞争的“深水区”。
标准化与本地化并行
破解合规难题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我国调味品及调味香料累计出口额为35.28亿美元,出口数量达到182.69万吨,同比增长14.90%。近年来,越来越多调味品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通过参与标准制定、建设海外产能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出海步伐明显加快。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食品成分、添加剂使用、标签标识等方面规定各异,合规成为调味品出海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推动我国调味品更加顺畅地走向世界,中国调味品协会已经开始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助理徐鑫介绍,协会是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已成立中国调味品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着眼海外,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开始启动调味品行业重点产品国家标准外文版(英文)起草工作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以助力中国调味品顺利出海。
企业对此亦积极应对。安琪酵母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ISO23983:2025 Food products—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and dry baker's yeast》已于今年9月发布。这是全球首个烘焙酵母国际标准,该标准为全球酵母生产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彰显了中国企业在行业的技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珠江桥牌积极参与国际认证,严格实施六大国际管理体系,主动引入英国第三方实验室监督机制,市场终端随机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稳定在100%,目前产品出口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调味品企业持续推进海外市场本地化生产,在降低关税和物流成本的同时,应对法规差异。今年7月,梅花生物跨境收购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公司完成了对麒麟控股旗下协和发酵的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母乳低聚糖(HMO)业务及资产的收购业务交割,获得位于泰国、北美等地的多个生产经营实体。海天味业在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设立子公司,并通过成立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专业化处理国际法规合规事务。李锦记已在全球设立6个生产基地,产品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民调料在加纳建设利丰食品加纳有限公司,建成了4条铁罐灌装线、8条软袋灌装线、4条自立袋灌装线,年产番茄酱约3万吨,产品除供应加纳外,还辐射周边的多哥、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
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相关战略深化、国力提升及企业产品质量进步均为调味品企业出海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企业出海要针对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饮食文化、消费特征等做好事前调研、事中实施及事后风险控制,这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化成功率。
精准研发与品牌输出协同
提升国际影响力
创新研究是促进调味品品质升级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健康饮食、消费升级的驱动下,调味品企业持续发力科技创新,以更好满足海外消费群体要求。
在产品研发上,企业聚焦不同市场的口味偏好差异加大研发投入。“我曾经为了欧洲客户的一笔订单,和车间人员一起在生产车间待了24个小时,也曾经为了做好一位巴基斯坦客户要求的玛莎拉,在公司反反复复更改配方。”山东庞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庞大”)外贸部经理朱俊杰介绍,近年来,庞大生产的烧烤料、火锅调味料等产品主推海外中高端市场。厨邦则以“中国调味品+全球口味”的创新模式开辟了新增长点,既保留了中国调味品的特色,又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产品成功进入东南亚、中亚、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市场。
业内人士提醒,虽然国际化已成为企业突破成长天花板的重要推动力,但企业在布局国际市场前务必要了解当地市场的口味倾向,比如在东南亚市场,就不适合推广现有的“三减”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调味品企业逐渐从单一产品输出向品牌价值竞争转型升级,在全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持续提升。在欧美市场,海天味业通过与当地华人社区合作举办“中国美食节”、邀请厨师现场开展烹饪示范、推出联名健康产品等举措,让海外消费者直观感受中国调味品的风味特点与使用方法,提升了产品海外接受度,旗下一款定制款薄盐酱油在纽约市场的月销量突破10万瓶。
每个国家都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如何让调味品成为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面临的课题。珠江桥牌通过产品创新,成功将粤菜风味传播至全球市场,其“一酱成菜”系列产品通过标准化调味料解决烹饪门槛问题,让海外消费者能轻松制作地道粤菜,促进了中外美食文化的交流融合。2018年5月1日,美国奥克兰市长宣布当日为“珠江桥牌日”,以表彰其在饮食文化交流中的卓越贡献。老干妈早在2012年就通过差异化定位打造高端品牌形象,于美国电商Gilt销售后打开高端市场,目前产品已销往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30%左右的主流超市。有从业人员表示,某种程度上,老干妈已经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中国调味品的国际化历程,既是商业拓展的实践,也是饮食文化的传播之旅。业内专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企业唯有坚守品质,以创新驱动产品迭代,以文化赋能品牌价值提升,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方能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让“中国味道”真正走向世界。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10月23日04版)
( 责编:高娇娣)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