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四川雅安:山高水冷鲟鱼肥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10/30 9:58:30

本报记者  王继发 蒋俊伟

  “真是好山好水养好鱼。雅安冷水鱼资源丰富,产业发展示范带动效益显著,发展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水产学会集中研讨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水产行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走进四川雅安山乡,考察冷水鱼养殖园区。

  泥巴山,山高林密;二郎山,壁立千仞。融化的高山雪水,在雅安这片绿色大地构成了纵横蜿蜒的发达水系,也为雅安渔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近年来,雅安大力发展特色冷水鱼产业,打造从苗种繁育、成鱼养殖、加工到销售的鱼子酱全产业链,冷水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全球鱼子酱版图中,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流水生态养殖打造产业高地

  天全河,青衣江源头主要支流之一,天全县思经镇团结村,中国西南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坐落于此。

  凉爽清透的高山雪水直接分流至天全县水产现代农业园区鲟鱼养殖基地,经沉淀后,再源源不断地流进每个鱼池中。上百个直径20米的鱼池连片排布,如大地棋盘,与青山相映。“哗哗哗……”随着池中的螺旋式增氧装置搅动水面,体长过两米、重达百余公斤的肥美鲟鱼怡然畅游。

  “不同于一般的网箱、鱼塘养殖,我们这个基地是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实行流水生态养殖,并实行全程科学管控。”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兆渔业”)董事长李军介绍,所有鱼池都安装了传感器,可以对鱼类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

  2012年,润兆渔业在思经镇建立养殖基地,彼时的基地,只有几口池子。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基地已成为拥有274口池子、具备年加工鱼子酱80吨、冷水鱼肉类产品700吨的生产能力,是四川鲟鱼养殖龙头企业。基地所生产的鱼子酱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畅销海内外近3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雅安,乃至四川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典范。

  眼下,位于天全县小河镇的天全基地三期项目建设正酣,57个鱼池已经基本完工,预计年底启动养殖。“三期开始养殖后,润兆渔业的鱼子酱年产量可以再增加60吨。”李军说。

  从鲟鱼养殖的“起点”到“高地”,天全的成功经验被不断复制。

  从去年开始,芦山县着手打造千亩冷水鱼产业园。截至目前,三大核心片区之一的“鱼跃龙门”项目已逐步建设投产,预计鲟鱼养殖年产值达2000万元,利润达600万元。

  今年1月16日,荥经县举行鲟鱼生态养殖园区投产仪式,全国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荥经鲟鱼生态养殖园区正式投产,翻开了雅安市冷水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该基地预计年产鱼子酱200吨、冰鲜鲟鱼肉5000吨。

渔旅融合发展实现“以渔富民”

  鲟鱼的养殖,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只能在生态环境好的区域落户。

  从雅叶高速天全收费站驶出,再驶入左侧的思经快速通道,10多分钟便能到达思经镇。穿镇而过的道路两旁,鲜花盛开、环境整洁,不时出现的鲟鱼墙绘引人注目,“竹海渔乡”名副其实。

  润兆渔业的成功,为思经镇依托冷水鱼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打造了“样板”,产业发展的红利不断惠及当地群众。

  “我们探索推行‘共享鱼池’建设,5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2500元以上。”思经镇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依托冷水鱼产业,还带动当地农户开办了特色餐饮5家、特色旅游商店6家、渔家乐2家。去年,该镇团结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6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近30%。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村集体经济因“渔”而壮大,村民因“渔”实现可持续增收。

  “从鲟鱼养殖到鱼子酱加工,再到行政管理,都有我们村民的身影。”团结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敏算了一笔账,包括脱贫户在内,村里有30余人在企业稳定就业,年均收入5万元。“加工生产鱼子酱的时候,用工需求更是多达130余人。”

  不仅如此,龙头企业的集聚效应还在不断扩大。

  依托企业的发展壮大,雅安市在天全等县(区)探索推行“三资联动”“三金同生”“三方共榷”的“三三模式”,紧密联结村民、村集体和龙头企业建设“共享鱼池”,带动1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03万元,辐射周边近3000户农户通过股金、薪金、租金获益。

  既发展冷水鱼,又“跳出”冷水鱼。以天全县为例,该县打造“渔趣”天全,将渔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鲟鱼科普馆、鲟鱼休闲文化广场、鲟鱼游学路线、鲟鱼文化研学基地等一系列特色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让观鲟鱼、品鲟鱼成为一道风景,带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团结村变得更加美丽,让游客流连忘返。“没想到咱们雅安还有这么一块宝地。”鲟鱼池旁,不仅有前来调研考察的专家学者,还有专门前来游玩的游客。

  “一到周末,自驾到团结村观赏鲟鱼的游客络绎不绝,渔家乐生意日渐红火。”王国敏说,昔日的普通小山村,如今走出了一条“以渔富民”的美丽乡村发展道路。

  相似的场景,正在荥经、芦山等地上演。一个个依山傍水、景致独特的鲟鱼养殖基地,在为村容村貌提档升级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道路选择。

科技创新赋能传统渔业养殖

  润兆渔业一期鱼子酱加工中心,工人们正熟练地加工鱼子酱。几十米外,专家学者们正在池子旁品尝新鲜的鱼子酱。“加工中心与养殖基地实现‘零距离’,可想而知鱼子酱的品质。”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秘书袁帆感叹。

  若非亲眼所见,很少人会相信在西蜀雅安大山深处,“黑色黄金”鱼子酱有如此产量。

  “这里青山环绕、绿水悠悠,非常适宜养殖冷水鱼。”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华感触颇深,他非常看好雅安的冷水鱼产业发展。

  雅安尽管多山,一直以来部分地区却有养鱼的传统,然而,常规养殖产量偏低,经济效益也不高。对此,雅安市于2014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冷水鱼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的方向。此后,雅安市常规养殖逐渐减少,冷水鱼养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来,相继出台了《雅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雅安市冷水鱼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等文件,指导全市冷水鱼产业向纵深发展。

  鲟鱼养殖和鱼子酱加工产业链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现代化。润兆渔业通过加大数字化设备在渔业生产中的运用,实现核心区域智能化全覆盖。

  在智慧渔业管理平台中心,水温、液位、溶解氧、氨氮等数据指标一目了然。“我们运用数字化手段对鲟鱼养殖进行智慧赋能,运用实时监控、自动投饵、种鱼跟踪等方式,提高各年龄段鲟鱼的养殖效率。”李军说。

  “智慧渔业物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养殖方式,也提升了渔业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润兆渔业另一名负责人说,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合作成立冷水鱼专家大院,进一步提高了科技水平。

  “雅安资源禀赋优越,水产业发展得很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丁丰源相信,未来雅安冷水鱼产业将再攀新高。

  目前,雅安全市冷水鱼规模化种苗繁育体系初步构建,冷水鱼集约化流水养殖体系快速发展,冷水鱼现代化加工体系初步成型,全市雅鱼产业呈现出产量和产值齐增的特点。雅安冷水鱼、鱼子酱已成为四川优质水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一张金字招牌。

 

《中国食品报》(2023年10月30日01版)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