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监管> 浏览文章
高附加值食品领域真实性问题突出 鉴真伪还须亮出科技利器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11/6 11:18:54

本报记者  王薇

  食品安全和真实性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11月1日,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主办,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承办的2020年食品真实性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会上坦言,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葡萄酒、白酒、蜂蜜、橄榄油等诸多食品真实性的鉴别方法,但由于“打假”成本高,以经济利益驱动的高附加值食品领域的真实性问题相当突出。鉴别食品真假需要依赖科学技术手段,同时还需要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食品相关真实数据库、相关标准,做到有法可依。

食品真实性问题应成治理工作重头戏

  陈君石指出,中国消费者比较熟悉的假冒伪劣,国际上比较通用的食品欺诈,都属于食品真实性问题范畴。他强调,除了传染性疾病、食源性疾病以外,食品真实性问题应该是整个治理工作中的重头戏。食品的不真实,最重要的危害是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就我国而言,绝大多数的假冒伪劣、食品欺诈对消费者不会构成危害,反映的是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经济利益导向的食品真实性问题。“发达国家由于食品产业集中度高,查处食品欺诈行为的难度较低。而中国的食品欺诈行为,目前的查处难度大,监管成本很高。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中国应加大对食品欺诈行为的惩治,尤其是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应严惩重罚。”陈君石如是说。

  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国内政府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方面收获的宝贵经验,国内外科研院所在食品安全与产品真实性鉴别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溯源与产品真实性鉴别中的技术支撑作用。”陈君石表示,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推动食品真实性技术和食品产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会上面向全球首次发布了“食品真实品质认证(FA认证)”。据悉,FA认证以核磁共振波谱、同位素质谱、生物溯源等前沿科技手段为技术支撑,通过“海量样本数据对照”“主动市场抽检”等手段,构建食品大数据,实现食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可保障、可溯源、可监督。

食品真实性问题是监管领域的难点

  “食品生产监管任重道远。近年来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食品真实性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近期有一些酱油、葡萄酒、蜂蜜等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食品欺诈和食品造假,解决这些问题迫在眉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稽查专员毕玉安表示,食品真实性的保障,有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食品真实性问题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重点、难点,要解决食品真实性问题,监管部门需从源头入手,切实加强食品认证监管,做好产品溯源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二级巡视员何小群认为,优化认证认可服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质量控制和认证认可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升消费者对真实性产品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李强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疫情肆虐、国际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真正激活我国强大的内生潜力,保证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是下一阶段我国食品行业最重要的发展任务。而做好这一系列工作,迫切需要加强对生物、代谢、同位素、近红外光、核磁共振等食品真实性溯源技术的深入研究,并且加大推广和应用的力度,从而有效维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诚信意识,提振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保障扩大内需战略和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顺利实现。

  据了解,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造假和真实性问题。科技部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食品反掺假控制技术”专项研究项目,支持食品真实性技术的发展。2018年4月17日,我国正式成立食品真实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随后筹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

  主办方代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建辉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中欧世贸合作项目的资助下,在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论坛,倡议成立的国际食品真实性技术创新联盟,显著提升了食品真实性技术领域先进理念,大力促进了我国食品产业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和产品真实性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

依赖科技实现“良币驱逐劣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研究员指出,食品造假加剧已成为全球核心问题。“比如,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实际上从营养学角度分析来看蜂蜜和果糖有很大差别。消费者花100块钱买的是蜂蜜,而不是2块钱的果糖。”如何保护企业的高端品牌和产品不受侵犯,如何保障消费者花钱买到真品,需要食品界共同努力通过科技来实现。

  “对于食物来说,应该具备产品真实性、原料真实性、工艺真实性、营养真实性、健康真实性。越来越重要的是健康的真实性,这也是食品工业最终的落脚点。”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说。

  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秘书长钟其顶在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年会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食品真实性状况。2010年,美国戴维斯橄榄油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80%初榨橄榄油有造假风险;2013年,欧洲爆发马肉事件;高端葡萄酒、NFC果汁、年份白酒等高端食品也时常面临真实性问题。“食品真实性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太重要了。”钟其顶举例说,如国产的新疆葡萄酒品质好,但销量却无法和进口的劣质葡萄酒相提并论。欧盟委托第三方在中国市场上调查发现,许多在中国销售的葡萄酒出现掺假现象,掺水、色素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生产葡萄酒的成本本来就很高,加上外来劣质产品的冲击,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状况。”钟其顶认为,我国食品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机遇是高端食品需求旺盛。目前要做的是制订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帮助把国内好产区的好产品推向消费者。同时,食品真实性一定要在全球达成共识。科研机构要联合全球科研力量,尽快落实食品真实性的国际标准;同政府协作做好食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让监管从“食品安全监管”走向“食品全面监管”时代。


  《中国食品报》(2020年11月06日01版)

(责编:韩松妍)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