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杜仲叶林栽培丰产林助力产业化开发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5/18 13:48:01

杜仲原产于中国,属单科、单属、单种的活化石植物,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药用资源被《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医书列为“药之上品”。杜仲 “全身是宝”,其皮、叶、花、籽等植物组织器官含有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重要成分,是一种集橡胶、树脂、木质纤维素、油脂、蛋白质、药物活性成分于一体、具有较高潜在经济效益的树种。杜仲产业本身具有体量大、产业链长、吸纳就业人口较多的特点,可成为衔接工业和农林业的纽带,因此,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对杜仲原料的需求量极大。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即改高大乔木为矮化林木的经营模式,该模式针对传统乔林栽培模式多分布在山岭沟壑地区,导致其树叶收获困难成本高,若要利用树皮或者枝木就需要毁林,产业化开发难度较大的劣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印泉教授开创了杜仲叶林栽培模式,即按照国内外市场对杜仲叶的需求,提出以产叶为目的的矮化栽培方式,简称“杜仲叶林栽培模式。该模式每公顷大约种植2.7万株,株行距为0.5 m×1 m0.5 m×0.5 m,该模式主要是利用杜仲萌芽能力强的特性,定植后每年秋天或春天从离地大约20-30 cm处人工或者机械平茬在第二年春天主干上萌生出的枝条中选择4个不同方向、分布均匀的萌条5-8枝,构成开放型灌木树冠,每年秋天收获杜仲叶片的时候进行平茬。该模式具有当年栽植,当年收益;一次栽植,年年收益的特点。定植后三年开始,每年生产干叶大约 10-15.0 t/hm2;干皮 5.0-7.5 t/hm2;木材 20-25.5 t/hm2叶林模式可生产大量的生物质资源为杜仲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目前杜仲叶林模式已连续试验种植30多年,主要技术和配套的设备已很成熟,适合在陕西、新疆和内蒙等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020年是我国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收关之年,但在我国西北旱区,环境承载力低,区域经济脆弱,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支撑,尚未形成长效致富模式。杜仲叶林栽培丰产林可在我国西北贫困地区广泛种植,是典型的一二三产可协同发展的产业,涉及林业、食品、保健品、饲料等多领域。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的推广和产业化产品开发可建立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县域杜仲扶贫产业模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帮助百姓致富,所形成的杜仲叶林资源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可在全国杜仲适生区的贫困县区推广复制,真正形成杜仲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杜仲叶林栽培可促进干旱半干旱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此,打造我国杜仲生物质资源全产业链,推动杜仲产业快速发展,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大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利于在科技层面对贯彻2025中国制造、落实国家精准扶贫重大举措、维护国防安全、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换代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能够进一步凸显现代林业在重大国计民生领域的积极贡献。

图片1.png

杜仲叶林栽培模式示意图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朱铭强 )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