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三季报披露完毕。整体来看,前三季度,20家酒企合计实现营收3177.79亿元,同比下降5.90%;实现净利润1225.71亿元,同比下降6.93%。“这种双降态势让白酒行业所面临的高库存、价格倒挂等问题再度浮出水面。”业内人士表示,白酒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其发展始终伴随消费热度的循环波动。只有具备扎实品牌底蕴、产品实力与可持续成长能力的企业,才能在这一轮深度调整中穿越周期、稳步前行。
“价值淬炼”,行业分化加速
近年来,白酒行业竞争格局日益清晰,头部酒企强者恒强,而中小酒企则普遍面临增长压力。
从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情况来看,贵州茅台实现营收1284.54亿元,位居第一。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分别实现营收609.45亿元、329.24亿元、231.27亿元。此外,洋河股份与古井贡酒也站稳百亿元阵营,实现营收分别为180.90亿元和164.25亿元。相比之下,多家酒企实现营收尚不足10亿元,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在盈利方面,前三季度,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净利润突破百亿元,4家酒企净利润介于15亿元至40亿元之间,部分酒企面临利润下滑的挑战。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表示,从三季报来看,当下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价值淬炼”,其本质是从过去渠道压货驱动的“泡沫繁荣”到品牌与消费者真实需求匹配的“理性回归”。
“在收入缺乏支撑的同时,固定成本开支也拖累了利润端的表现。同时,白酒价格回落、行业缩量竞争加剧、酒企产品结构弱化、渠道补贴增加等因素,也进一步削弱了利润端的表现。”业内人士提出,在消费需求转变与渠道结构加速调整的背景下,具备强大品牌力和全国化布局的头部酒企,更能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份额扩张来抵御周期波动。而依赖区域市场、产品结构单一的中小酒企将面临更大冲击,亟需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差异化竞争寻求突破。
“价降量缩”,多重挑战并存
当前,酒企需要共同面对的不仅是高库存、低动销,同时还有价格倒挂带来的挑战。
《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白酒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
行业库存压力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家白酒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存货总额超1700亿元。其中,贵州茅台、洋河股份、五粮液、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的存货规模均超过百亿元,分别为558.59亿元、191.34亿元、175.41亿元、137.47亿元和130.04亿元,存货水平较去年同期普遍上升。
“销售的放缓和行业库存压力持续攀升相伴,白酒行业‘价降量缩’的格局或将持续。”白酒行业分析师李晓明说。
从市场表现来看,三季度白酒市场的全价格带产品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高端酒批价持续回落,中低端酒为清理库存陷入价格战,多品牌产品出现价格倒挂。
东北证券首席分析师李强表示,正是基于动销不畅、库存积压,部分经销商不得不为减轻资金链压力以及库存压力,低价销售白酒产品,从而导致当下部分白酒产品面临价格倒挂的情况。
蔡学飞分析,针对前三季度业绩的整体失速,无论是单季净利润增速下降,还是头部酒企利润下滑,都仅是表象原因,核心症结在于高库存、价格倒挂与消费结构性变迁带来的三重挤压。目前,整个酒业被迫从“增量共享”转向“存量博弈”,正淘汰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品牌体系。
白酒行业分析师肖竹青表示,白酒上市公司面临的短期业绩压力,是行业共同面临的调整与挑战。这背后除了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还有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高端白酒消费场景收缩。
筑底阶段,仍有强大基本盘支撑
尽管身处底部,但白酒作为我国特有的社交载体和文化符号,仍具有强大的基本盘支撑。
李晓明表示,经过这一轮周期变革,白酒行业将告别普涨时代,从而进入一个结构优化的新阶段。总体来看,由于诸多压力仍需释放,白酒行业的周期底部或难以很快结束,未来需要时间来消化库存,消费信心也需要时间来重塑,复苏斜率可能更加平缓。
中信证券表示,白酒行业当前正处于过去30年以来第3轮大周期的筑底阶段。今年下半年是白酒上市公司报表业绩压力最大的阶段,预计最早在明年一季度有望看到动销拐点。
展望后市,国金证券分析师在研报中表示,预计白酒行业景气度最为承压的时期已经过去,外部因素对消费场景的约束将持续趋缓。同时,预计价盘将逐步企稳、头部名酒单品批价再下行空间有限。产业库存周期的扰动致使短期报表出清幅度高于动销下滑幅度,可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待酒企估值及上行空间。相信在行业重回上行周期时,有明确品牌、组织、渠道等禀赋的酒企能够进一步突破规模桎梏。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11月10日04版)
( 责编:朱美乔)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04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