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重叠中秋佳节,高涨的出游热情在假期的欢乐时光中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长活力。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消息,10月1日至8日(国庆、中秋假期),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创历史新高;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业内专家指出,今年“双节”假期,我国消费市场新意满满,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彰显中国经济蓬勃活力。
餐饮消费活力全开,“味蕾游”引领新风尚
为一道美食,赴一座城。这个假期,餐饮消费再度火爆,“味蕾游”进一步推动地方特色菜飘香,成为旅游新风尚。
“从早上11点到下午2点,等位的队伍就没断过,靠窗的座位得翻台五六次。”北京鼓楼马凯餐厅前厅经理张雪肖道出了北京老字号的火爆常态。国庆期间,这家餐厅的梨园烤鸭双人餐、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成了外地游客的必点清单。来自辽宁大连的程女士刚逛完南锣鼓巷就直奔这里:“做攻略时就认准了这家老字号,果然每道菜都地道,没白排队。”
在位于安徽安庆大南门特色街区的大南门牛肉包子店铺门口,店外的等位队伍沿着人行道蜿蜒排开。大南门牛肉包是安庆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之一,这家店每天都挤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听说这个包子非常好吃,我们慕名而来。”来自上海的汪女士说。
当黄金周遇上“秋之味”,餐饮不止能“吃”,更能“玩”。“华天秋日市集”亮相“北京范儿”西城潮闪节,庆丰包子铺、护国寺小吃、香妃烤鸡等品牌齐聚一堂,用“美食+体验”的模式圈粉无数年轻人。市集里,既有保留传统工艺的经典小吃,也有创意十足的秋日特供,“探险文牒”集章活动吸引食客们在摊位消费、参与游戏、分享社交动态,兑换限量文创好礼。
在陕西,不少特色餐饮品牌同样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围绕“文化+互动+美食”这一核心主题,打造出一系列独具创意的文化体验活动。在同盛祥钟楼店、德发长钟楼店等门店,前10名进店的食客可观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作牛羊肉泡馍、花饺等美食的精湛技艺。“我们相信,真正的老字号,既要守得住经典,也要当得了网红。”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双节’,我们希望通过文化赋能,让每一位来西安的游客,都能通过美食与文化体验,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与时代活力。”
家庭旅行、亲朋团聚需求叠加,使得餐饮堂食消费激增。数据显示,假期亲子餐抖音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99%,多人餐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51%。在各具特色的地方菜品中,徽菜、云贵菜增长显著,抖音团购销售额增长了122%和121%,江浙菜、西北菜分别增长102%、101%。此外,豫菜、鲁菜、鄂菜、粤菜抖音团购销售额同比增幅超过80%。
从“看热闹”到“品门道”,“小城游”受青睐
“这才是度假该有的样子。”上海游客廖思曦坐在浙江湖州安吉县啡屿咖啡店内,眼前是天然崖壁倾泻下的水幕,手边是醇香的咖啡,她对着手机镜头感叹:“这里不是简单的看风景,而是让你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镜头定格的,远不止是个人的惬意瞬间,更是当下国庆假期的新风尚。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在传统景区“扎堆看热闹”,而是转向县域乡村,去深度品味山水人文的“门道”。
国庆、中秋假期拥有很强的季节性,金秋时节,赏秋主题显著升温。从去哪儿平台数据来看,赏秋热门目的地四川阿坝九寨沟、喀纳斯所在地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长白山附近的吉林安图县的酒店预订量位列前十;正值开渔期的海岛福建平潭、千岛湖所在的浙江淳安也成为国庆热门目的地。
时值秋收也让这个假期更“接地气”。在河北秦皇岛卢龙县左右山谷,亲子抢果蔬、幸运圈圈乐、亲子丰收运粮赛等亲子创意活动,让游客畅享假日美好时光;在福建泉州永春县,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穗盈秋收‘稻’快乐”比赛热闹上演,收稻比赛、稻田捉鸡等趣味活动让大家在动手体验中感受农耕乐趣;在陕西咸阳礼泉县袁家村,游客不仅能看“关中民俗”,更能品尝地道的关中小吃,体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乡村成了人气旺盛的“民俗体验地”……
小城市亦有大市场。某旅游平台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51%。地方特色鲜明的小城颇受欢迎,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广西靖西等县域目的地订单量同比提升均超100%。数据背后,蕴藏着消费需求的深层转变。“城市客群对‘自然疗愈’和‘微度假’的需求上升,县域目的地的生态徒步、田园采摘、农场体验等活动成为假期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携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国庆假期,不少兼具自然康养与民俗特色的目的地更受欢迎。
特色活动出新,持续点亮“夜经济”
多地“夜游”不断升温,特色活动持续点亮“夜经济”,让市民和游客收获假日新体验。
散布在城区各处的夜市,既是市民、游客感受城市温度的窗口,也为夜间消费注入最质朴而鲜活的生命力。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广西南宁各大特色夜市奏响“夜经济”的热闹序曲。在埌西夜市,摊主手速飞快地翻面、撒料,刚出炉的烤排骨、烤生蚝等美食香气四溢、撩人味蕾,吸引食客循味而来;不远处的酸嘢摊前,玻璃柜里整齐码放着芒果、菠萝、番石榴等水果,色泽鲜艳,让人食欲大开。建政路夜市是不少南宁人心中的“深夜食堂”,卷筒粉、卤味、糖水等摊点前人头攒动。“平时下班就爱来这儿吃点烧烤,假期带着外地朋友来,他们都说这里有南宁的‘灵魂味道’。”市民王先生一边帮朋友端着淋满酱汁的卷筒粉,一边笑着说。
在全国热门网红景点重庆洪崖洞,吊脚楼群辉煌的灯火与嘉陵江的夜色交相辉映,游客们举起手机记录着这一美景。毗邻洪崖洞的千厮门大桥夜市人头攒动,虽然只在固定时间开放,但因其兜售的重庆特色小吃与沿江美景,也让这里成为重庆新晋热门景点。“之前经常有卖断货的情况,今年我们把原料备得足足的!”这几年,夜市摊主郑先生几乎每年长假都会在大桥上售卖煎饺、三角粑等当地小吃,深受游客欢迎。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正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的方向升级。从沸腾的足球场到安静的咖啡馆,从临江而设的夜市到灯火璀璨的商圈,从星空之下的露天剧场到香味四溢的地方美食,越来越多元的夜间消费场景,成为拉动中国假日经济的新引擎。数据显示,10月1日至4日,北京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4.3%;重庆观音桥商圈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的前几日,日均客流已超百万,商圈重点监测企业前两天累计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8.4%。
“火热的假日消费再次彰显中国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包括‘夜经济’在内的业态模式持续更新,将为消费持续扩大拓展新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5年10月10日02版)
(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