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共识之下,构建世界加工水果产业价值共同体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9/30 14:26:00

  本报记者  王  薇  高娇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产国、水果消费国、水果出口国。近日,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和世界落叶果加工理事会共同主办的第16届世界水果加工大会在北京举办。大会上,来自中国、阿根廷、巴西、智利、希腊、西班牙、南非、美国及泰国等国家的相关行业组织及企业代表分别作水果罐头产业的相关报告。此次举办大会旨在促进全球水果罐头加工行业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与会专家表示,“水果加工行业的未来在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共识之下,要构建世界加工水果产业价值共同体。”

  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技术共享

  第16届世界水果加工大会主席、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指出,世界水果加工大会是国际水果加工领域规模大、影响力广的盛会,已成为全球水果罐头加工行业重要的活动和交流窗口。水果是罐头加工的重要原料。我国是全球罐头生产和出口大国,产品远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水果罐头等品类更以高品质赢得国际口碑。当前,包括水果加工在内的全球食品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消费者对“安全、营养、便捷”的需求与日俱增,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速。在此背景下,水果加工业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技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在他看来,水果加工的未来在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创新在于要加大投入,涵盖从生产效率的创新到满足现代消费者期望的新产品形式和包装的创新;可持续发展在于要以质量为先,而非单纯追求产量。此外,未来的优先方向还包括避免因投机行为造成的短期市场波动和加强信息共享。

  中国罐头协会副理事长商会明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罐头加工用水果的主要产区及相关情况,并以黄桃罐头为例,介绍了近5年来黄桃、梨等水果种植面积、单产及罐头加工情况。“罐头产量在2022年、2023年达到高峰,2024年、2025年快速下降,其中罐头用原料占比下降。2025年黄桃减产,速冻行业用料超30%。从未来发展来看,生鲜黄桃发展快,或将成为‘世界黄桃产业的明天’。”在商会明看来,面对气候、成本、贸易三重压力,我国黄桃产业需以差异化竞争取代价格战,以全球协作抵御系统性风险。以“质量分级+分层定价”的形成,避免恶性竞争。用标准和实力赢得市场、共建抗风险网络,而非低价互损。

  商会明呼吁,共识之下,要构建世界加工水果产业价值共同体。产业链要联动起来,推动农户、科研机构、加工企业、贸易商及包装设备企业等全链条同频共振,提升全产业链的科技水平和效率。从当前来看,我国正从“产量大国”迈向“价值强国”,未来更应该成为共建者,在全球水果加工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传统科技创新迈向满足新型科技需求的新阶段

  “我国虽为水果生产大国,但不是水果加工强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果蔬加工智造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副研究员吕健表示,我国果蔬种植品种多样,产量销量不断增长,但仍存在产后损耗大、加工技术落后、副产物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水果采收后损失率达15%—20%,每年损失达2000亿元以上,精深加工比例不足20%。如何提升果蔬精深加工水平,生产高品质果蔬产品,还得依靠科技来实现。

  在食品制造领域,随着超高压非热加工技术(HPP)、食品压差闪蒸组合干燥技术(ICPDD)等现代加工技术的开发与深入应用,水果加工制造业正在由传统科技创新迈向满足新型科技需求的新阶段,由加工制作果脯蜜饯、果酒果醋、果品罐头、水果干等传统加工产品,向鲜切水果、速冻水果、趣味食品、功能食品等现代制造产品转型升级。

  “超高压非热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之前,食品杀菌主要采用的是热加工技术,也就是通过高温杀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表示,热加工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果蔬经过热加工处理后,颜色、口感、风味、营养都会受到破坏,从而影响产品品质,这一直是困扰世界食品加工的难题。

  “超高压非热加工技术突破了传统热加工技术的局限,非热加工温度低,能在低强度加工过程中减少对营养、品质的破坏,具有保持食品色香味及营养的独特优势,从而实现最少加工和适度加工的目标。”廖小军介绍,中国农业大学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取得了多项突破,特别是在食品超高压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在“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与相关企业合作,在超高压装备的增压器、高压阀以及整体装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我国的超高压装备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的性能和价格优势。

  在食品科技领域,超高压非热加工技术正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的关键力量。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建成果蔬汁生产线68条,技术覆盖率达 80%,打破国外技术与装备垄断,引领产业升级;以HPP果汁为代表的高端果汁销售额占比从2019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23%,销售额达358.8万元,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食品压差闪蒸组合干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节能、优质的干燥技术,近些年发展速度快。“其干制产品具有绿色天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食用方便和易于贮存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果蔬、谷物等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市场前景良好。”吕健介绍,压差闪蒸组合干燥技术的原理是将预干燥或预处理的原料进行加热(加压)处理,保持一段时间后瞬间泄压至真空状态,使得物料内部水分瞬间汽化。与传统干制产品相比,由该技术加工的产品有诸多优点,与热风、热泵干燥产品相比,其体积膨胀,口感更酥脆;与真空低温油炸干燥产品相比更低脂健康;与冻干产品相比能耗更低等。该技术可用于直接生产新型、天然、绿色、健康的休闲食品,间接生产新型果蔬超微营养全粉、速溶冲剂或营养咀嚼片以及作为生产新型保健食品的原料等。

  “从当前来看,消费者对水果及制品在口感、营养甚至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吕健表示,科技赋能将推动水果产业从果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转变,从单一果品加工向复合果品食品制造转变,从营养果品食品向功能果品食品转变,从普通果品向药食同源营养健康食品转变,从果品向与蔬菜、粮食、畜禽、水产等重组食品转变,从普通人群食品向特需、精准、个性化人群食品转变。

  除了工艺升级,可以促进甚至决定消费的包装材料同样走在了科技创新的前列。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郭新光介绍,覆膜铁、覆膜铝材料、高阻隔软包装材料等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使得水果加工产品多样化、新颖化;生物基尼龙材质、可降解高分子物理屏障材料等包装是实现行业“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热金属包装等除了保护产品、展示品牌,还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包装印刷技术的创新则帮助品牌实现更强的外观表现力,更易获取消费者在视觉上的认同。“目前,产品包装仍以传统的金属罐和玻璃瓶为主,消费者形成固定的刻板印象,缺乏吸引力。但包装从来不是配角,更具质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包装将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郭新光表示。

 

  《中国食品报》(2025年09月30日02版)

  (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