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肉牛育肥,富了养殖户稳了村经济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9/29 10:14:07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史玉格  李泽栋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永久乡和平村,一项接地气的特色产业正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肉牛养殖不仅让养殖户们实现了稳定增收,更带动了周边配套环节发展,形成了“一户带一片”的良好态势。

  走进和平村的养殖场,健壮的黄牛正在悠然进食。作为永久乡肉牛养殖专业村,和平村自2008年便开启了肉牛养殖之路。如今,肉牛养殖已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成为当地激活乡村振兴动能的生动缩影。

  “这60头牛的品种以适应性强、育肥效果好的黄牛为主,一头牛一天的喂养成本稳定在30元左右,这批黄牛仅需5个月左右即可出栏,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每头牛出栏后净利润能有2500—3000元,一年下来,纯收入就能有40万元左右。”养殖户张海波笑着算起收益账,“以前总愁没稳定增收的路子,现在养牛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以前养牛是单打独斗,没底气扩大规模,现在跟着村里的节奏,大家‘抱团’抗击市场风险,心里踏实多了。”养殖户刘威接过话茬,言语间满是干劲,“我们这里打2008年就开始养牛,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氛围就是最好的‘定心丸’。我刚开始只敢养几头牛,看着张海波做得好,加上村‘两委’经常组织我们交流经验,我慢慢加到了170头。现在整个村拧成一股绳,一起往致富路上走。”

  “不管是张海波的‘带头干’,还是刘威的‘跟着上’,都是我们村发展特色产业的‘活底气’。”村干部林清表示,从开始的零星养殖到如今近200户参与、目前存栏超1600头,肉牛养殖早已成为村民增收的“主渠道”,“看到养牛能实实在在让大家增收,不少在外务工的人都有了回村干养殖的想法。”

  如今,肉牛养殖已成为和平村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和平村将继续依托现有养殖基础,总结推广成熟经验,鼓励更多村民参与肉牛养殖产业,以特色养殖业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提质、村民增收。

 

  《中国食品报》(2025年09月29日01版)

  (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